天下冀商

联系我们/CONTACT

电话:022-28236821
企业邮箱:hbshcbb@163.com
公司地址:天津市西青区友谊南路延长线与梨双路交口洛卡金融广场9层
微信公众号:天津市河北商会
扫描二维码加关注

天下冀商

“温故而知新”——冀商(上)

 发布人:天津市河北商会     发布时间:2015-08-10      作者:    

“温故而知新”——冀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上)

 

    晋商以“乔家大院”闻名于世;徽商以“红顶商人”蜚声四海;潮汕商以“无孔不入”而历久不衰,而拥有“百年辉煌”冀商群体曾一度沉入历史的冰冷河底。如今,冀商又乘着“京津冀大发展”的浪头重新立于时代鳌头。温故而知新,让我们转过身去重走一下老一辈“冀商”的奋斗路,品味其中传奇与艰辛,汲取斗志与信念。
 
百年辉煌“三大帮”
     冀人经商,由来已久,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赵国。赵国统治者采用农商并重的经济政策,所以赵国人的经商意识和经商之风较之其他列国更为浓厚,都城邯郸也一度发展成为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。在商业城市大量兴起的同时,大批商人阶级也形成了,商人的鼻祖吕不韦就在邯郸起家。此时的赵人应该就是“冀商”的前身了。
    战国之后,冀商似乎和都城的沦陷一样湮灭在浩瀚商海。上千年的沉寂之后,在晚清又从乱世风云中横空出世。这是一段有据可查也最为引人注目的历史,在晚清至上世纪30年代之间的时光,人称“百年辉煌”。冀商商帮在这期间起到了开发东北、沟通外蒙、惠济京津、物流天下的积极作用。而这时的冀商已经有意识地缔结了自己的组织,并有了非常明确的地缘意识和行业分工。这也就是现在世人眼里所熟悉的“冀商”。
  
    辉煌时期的冀商主要有三个分支:一是冀东乐亭一带以东北为主要活动地的“老呔帮”;二是“走东口”到蒙古经营的“张库帮”;三是以保定商家和专类物产商品行销天下的“冀中帮”。
   “老呔帮”中的“呔”,是旧时东北人对冀东的乐亭、滦县、昌黎商人为首包括丰润、玉田、遵化以及抚宁、临榆、宁河、宝坻、蓟县等去东北经商、办企业群体的戏称。追溯“老呔帮”的起源,首先要提到汀流河京东刘家。
    清乾隆年间,河北乐亭县走街串巷的货郎刘新亭得知东北的龙湾(今吉林农安)一带招垦开荒,当地非常缺乏农具和日用品的消息后,他做出了生平最冒险的决定——闯关东去搞长途贩运。也许连刘新亭自己都没有想到,正是这个决定,让他一手开创了日后的“老呔帮”。
    为迎合东北的“开荒”形势,刘新亭用铁瓦大车从家乡收购了大量的锄板、土布和棉花运往龙湾,再把东北的关东烟、麻和粮豆等土特产品,运往京畿等地去卖,赢利颇丰。在刘新亭经商成功的带动下,乐亭及周边滦县、昌黎一带的农民也纷纷离开家乡,到东北做起生意,自此,“老呔帮”在东北成长起来。
    我们只知道有一个讲述医药世家传奇故事的电视剧《大宅门》,其实还有一个以张家口作为我国对外贸易“陆路商埠”的史实为背景,讲述民国初年张家口巨商王瑞昌在张库大道(起于张家口,终于库伦,即今乌兰巴托)上奋斗故事的电视剧——《大境门》。王家所属的就是“张库帮”。
   “张库帮”的起源则受益于张库大道。相较于远走他乡闯关东的冒险之举,束鹿、深州、饶阳、辛集、南宫等地的河北人更乐意依托自身地域优势讨生活。他们将目光聚焦到那条起于张家口,终于蒙古草原乌兰巴托的贸易运销线,即张库大道。他们纷纷走上张库大道到蒙古贩卖货物,建起了冀商“张库帮”。
    他们往蒙古运销生烟、酒、茶、糖,以及蒙靴、小量的茶砖、绸缎、烟袋杆、药材等生活用品,运回牲畜、冻羊肉、皮毛等。据说,当年一包烟能换一只大羊,一块砖茶能换一头4岁的牛,一双蒙靴能换一匹马……利润能翻上数倍。
    而“冀中帮”则利用地理优势惠济京津,他们把境内众多的特产——保定酱菜、安国药材、高阳棉布、辛集皮毛、安平罗网、顺平肠衣等成功推向全国各地,真正做到了物流天下,成就样斐然。
    据说,安国支撑了全国78%的药业,与京城的“同仁堂”坐上了一条船;辛集承载了90%的皮毛业;沧州丁德山三兄弟创建了“东来顺”;冀州杨德山创建了“全聚德”。再如,天津的食品三绝—— “狗不理包子”、“耳朵眼炸糕”、“十八街麻花”,其始创者都是河北人。
    据说,那时天津城里竟也有个“小冀州”,商家林立,买卖兴隆。而现如今的天津,更是有很多“冀中帮”。后人创造了新的商业奇迹以及新“老字号”,比如,中国驰名商标,汉方养颜专家——普兰娜,就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人赵永良先生创造的。